~~感謝"水姑娘"分享~ (請關掉右邊欄位♣音樂盒★)~ 
朋友的文章很有禪意。 她說︰過去的撲滿都是陶器, 一旦存滿了錢,就要被人敲碎; 如果有一只撲滿一直都沒有錢投進來, 一直瓦全到今天,它就成了貴重的古董。 接著她問︰你願意做哪一種撲滿? 我怔住了,很努力地想了半天, 結果發現我是哪種撲滿都做不了的人。 沒有錢投進來的撲滿,永遠是空心的, 我是決然不會空心去看世界的; 而投入了金錢的撲滿無論最後是否被敲碎, 都索性就沒了心, 我到那時想必就要連世界都失去了。 所以看看我,依然。 撲滿,也只是撲滿。 或者有人覺得這類思考很無謂, 然我總會興致勃勃地去想, 想不通時候的無奈和想通了時候的一笑。 一如我讀罷佛偈。 佛祖的偈語有很難了悟的曠達︰ “大肚能容,容世上難容之事; 笑口常開,笑天下可笑之人;” 易容之事,凡心也未必皆容,何況又難容? 笑人之前,誰又敢說自己是出可笑之外者? 而要講起此偈中的善待與雅量。 則莫若講講“布袋和尚”那首膾炙人口的《插秧偈》︰ “手捏青苗種福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。 六根清靜方成稻,退後原來是向前。” 偈語往往都是很深刻的,如此通俗的深刻委實難能可貴了。 從中可看到謙卑又美麗的插秧姿勢, 也會到簡明且久遠的辯證哲理. 每人都守護著自己的一方薄田,祈之成良祈之全福. 六根自然是不會清靜的,也更加成了不了“道”。 那麼就只有去積蓄生活的智慧, 學會悅然的處世. 走近秧田,凝目凝心: 退後, 在這裡正是一種能夠使之向前的智慧. 看懂了, 便可悅然. 由來做事,點滴關心。 人笑太過認真,我慨嘆: 無限的歲月,有限的生命.豈能不認真? 一如既往的執著于心, 執著于情, 執著于理. 然世上萬物, 惟獨心不可知, 情不可泯, 理不可奪. 故從中不知生出多少風風雨雨,是是非非. 喧囂使人妄為,妄怒, 妄辯. 惟獨想不到彎腰垂首的謙美,想不到退後向前的經典. 何妨? 無妨! 《菜根譚》上說的寧和: “風來疏竹,風過而竹不留聲; 雁度寒潭,雁去而潭不留影; 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,事去而心隨安., 心有蓬草,常隨風動, 不平事起, 心豈易安? 但能效仿風後靜竹與去雁空潭, 做得個事過心安的君子, 則天下亦安. 妝台上,新添了一套首飾。 是我喜愛的水晶。 夫的禮物,他知道我欣賞這種不張揚不造作的清澈。 這種清澈可使我心安. 心安于靜, 如夫所言: 事起不必說,事過何必說. 我笑:不說不說是什麼? 答:自在. 千言萬語, 不如一默. 咦, 這又像極了空心的撲滿.
一笑
作者:水墨安靜

|
|
|
|
|